昆明市中心最大的古建筑群
真慶觀建于元代,原名真武祠。它的地址是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地方政權東都治地的核心位置。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重建,更名為真慶觀。明正統(tǒng)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了真慶觀前殿和東西回廊,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重建。
真慶觀是明代著名道士長春真人劉淵然在云南被降職時的住所。劉淵然在這里迎接朝廷使節(jié)。洪熙初(約公元1425年),劉淵然被召回北京,要求演奏皇家印章。他住在昆明的龍泉道院上,他被命名為皇家建筑龍泉觀,真武寺被命名為皇家建筑真慶觀。劉淵然回到北京工作后,他的弟子蔣日和留下了真慶觀,并主持了真慶觀的重建和擴建。
真慶觀由前殿、紫微殿、老君殿等建筑組成。三殿坐北朝南,從南到北建在同一軸線上。中軸線兩側是連接前廳和紫微殿的東西走廊。紫微殿是一座三面寬的土木結構建筑,單檐歇山頂,占地面積320平方米。整個建筑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風格,供奉紫微大帝。紫微殿后面是老君殿(兩邊都有相對稱的東西廂房)。由于歷史上多次修繕,元朝的建筑風格依然保留,太上老君在殿內(nèi)供奉。太上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一說即老聃,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紫微殿
1984年,昆明市和盤龍區(qū)政府撥款修復紫微殿。修復后的紫微殿面寬三間,土木結構建筑,單檐山頂,占地320平方米,正脊中立寶頂,山脊上有野獸,殿頂有藻井,由斗拱承載,井頂有八卦太極圖,周圍有圖案,勻稱精致,是中國罕見的道教建筑,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風格。
都雷府
真慶觀紫微殿東側為都雷府,建于清康熙年間,正脊下題為大清同治十二年后,六月吉旦會城官紳士民姓童住持等重建(即公元1873年)。門是單檐,四角翹起,斗拱承載。大門兩側有一對木對聯(lián):愿天天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門楣前題都雷府,后題:萬古神風。門內(nèi)有一個亭子,俗稱清風亭,正脊上有清嘉慶二十一年丙子六月十六日吉旦信士……立(公元1816年)亭內(nèi)上方有一個雕有龍的精致藻井。亭子后面是雷神殿,整個建筑是土木結構,單檐歇山頂,大殿外廊有雕花石欄和一對石獅。都雷府古建筑保留了清代早期建筑的法國特色,更完整地保留了精美的地方風格。
都雷府是真慶觀附屬建筑,祭祀雷神。雷神,又稱雷公和雷師,是古代神話中的司雷之神?!渡胶=?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說:雷澤有雷樹,龍耳有頭,鼓鼓其服。道教認為雷神被稱為雷聲普化天尊,主天之災,持物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
都雷府大殿北面的古建筑是火神殿,供奉火神。
鹽隆祠
鹽龍祠建于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由清末云南鹽商集資,民國時期的鹽行也設在這里。鹽隆祠位于都雷府北側,坐北朝南,由戲樓、前殿、前殿東西廂房、大殿、大殿東西廂房、耳房等建筑組成,鹽隆祠建筑較好的保存了當時該地區(qū)建筑結構特征,各建筑構件雕刻精美細致,外檐彩繪部分貼金,工藝檔次較高,也較完整地保留了精美的地方風格彩繪,特別是戲樓,具有較高的價值。
真慶古建筑群的價值超過個別古建筑,具有獨立的地理文化單位,給昆明城市景觀帶來一定的歷史變遷,展示了豐富的時代變化,是昆明歷史文化城市形象的極大補充和融合,是昆明歷史文化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真武殿
真武殿,真慶觀為真武祖師道場。殿堂由青銅鑄造,底座龜蛇拱瑞,殿宇六丁六甲五百靈官圍繞,氣鎮(zhèn)南滇,靈達天地。真武祖師,以仁慈正烈為德,以孝為化,以陰陽為道,以和諧為天地青宇。蕩魔護道,倡導立國興邦的尚武精神;真武祖師是金闕的化身,體現(xiàn)了它在神仙體系中的崇高地位;它被稱為治世福神,也體現(xiàn)了它的神力和天下太平。
真慶觀是昆明最大的古建筑群,包括明朝、清朝早期、中晚期的建筑。它是云南建筑發(fā)展史的實物例子,也是宗教文化藝術發(fā)展的實物載體,具有很高的保護和研究價值。對云南的建筑史、藝術史、宗教史和云南與中原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