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曼全羅及其在建筑空間中的應用
本文系統(tǒng)考察了以永樂大鐘梵文銘文為核心的兩組五方佛曼全羅,以及此類曼全羅在寺廟建筑中的應用。通過梳理曼全羅在法器和建筑中的同構關系,展現(xiàn)了明朝早期、中期北京及周邊漢地佛寺符號應用和空間設計的系統(tǒng)特征。同時,通過永樂鐘懸架結構上的系統(tǒng)組織及其適應建筑空間和使用功能的方向調(diào)整,總結了U環(huán)可能存在的安裝錯誤。根據(jù)鐘頂內(nèi)壁曼茶羅的空間組成,總結了大鐘各組成部分的綜合設計特點。
關鍵詞:永樂鐘;曼茶羅;五方佛;空間意義;梵文
1.引子\1.1.永樂鐘及其研究概況
永樂大鐘通高6.94米,口徑3.3米,由成祖時期重要人物姚廣孝監(jiān)制。01約鑄于永樂18年(1420年),現(xiàn)藏大鐘寺古鐘博物館位于北朝南的大鐘樓內(nèi)。永樂鐘分為三個部分:懸掛結構、鐘鈕和鐘體。懸架結構上的U形環(huán)在懸架梁上,下U形環(huán)支撐鐘鈕提升梁,兩者通過南北連接銷相互結合,連接銷兩端的小如意頭(C)大如意頭與上U形環(huán)端相匹配(D)上下相對。鐘體從頂部到底部逐漸開放,口沿波形,有八耳(圖1)。
圖1/永樂鐘基本構成梵文銘文分區(qū)示意圖
梵文和漢銘文在大鐘內(nèi)外表面鑄造。梵字銘文均取蘭札體,以碩大的字體、豐富的內(nèi)容和體系化的布局顯示出其重要地位。這種銘文分為懸掛結構(A-H)、鐘頂外壁(I-K)、鐘頂內(nèi)壁(S-X)、鐘裙兩側(L)、荷葉邊(M-Q)、口唇邊(R)6個區(qū)域內(nèi)。其內(nèi)容以五方佛曼全羅為核心,以各種真實的文字和種子詞為主體,大部分按梵文書寫格式排列(附表1、附圖1-3)。
附表1/永樂大鐘梵文銘文簡表(標準)*號者與《永樂大鐘梵字銘文考》差異較大或被遺漏)
注:1.六字總持咒(G2、X2)大量出現(xiàn)在《大乘經(jīng)咒》《佛頂大白傘蓋楞嚴陀羅尼經(jīng)》中。因為它類似于三字總持咒作為加持,所以暫擬這個名字。二、五字總持咒(X3)在《準提凈業(yè)》中,為依次排列的凈法界真言,以及護身真言、一字大輪咒、普禮真言的核心梵文。其構成與前咒相似,故擬此名。3.福德咒牌(W4)銘文略顯模糊,但參照法海寺大雄寶殿彩畫中的同一咒語,是福德與吉祥尾字的結合(lak?mī?uva?)。這里有吉祥咒牌(W2)呼應,取其意譯。
附圖1/永樂大鐘懸掛結構銘文布局
附圖2/永樂鐘頂外壁、鐘裙兩側、荷葉邊、唇邊銘文布局示意(荷葉邊、唇邊依身鐘內(nèi)參禮者視角)
附圖3/永樂鐘頂內(nèi)壁銘文布局
多方討論了永樂大鐘涉及的梵文字。03高凱軍整理了自鑄鐘廠鑄造后(永樂18年/1420年)的經(jīng)歷,初懸于漢經(jīng)廠,后遷至萬壽寺(萬歷五年/1577),清代遷至現(xiàn)場覺生寺(乾隆八年/1743年),并提出銘文內(nèi)容密切結合,注重東向布局。張保勝進一步解釋了銘文的內(nèi)容和含義,但有少數(shù)遺漏和不準確,原拓片的個別方向標記錯誤。高山杉和廖敏補充了一些內(nèi)容。本文根據(jù)現(xiàn)有成果,根據(jù)實地考察和實物比較,對梵文銘文進行了全面解讀。在此基礎上,試圖調(diào)查銘文所涉及的曼全羅的空間布局及其與明代系列建筑的同構關系。
1.2.五方佛曼茶羅的基本構成
明代早、中期北京及周邊地區(qū)寺院的法器和建筑中,五方佛曼荼羅的運用較為普遍。僅在北京地區(qū)現(xiàn)存者,即有真覺寺、智化寺;西山法海寺、承恩寺等。其類型主要包括示現(xiàn)諸尊畫像的大曼荼羅、以三昧耶形表達的三昧耶曼荼羅,以及通過種子字表達的法曼荼羅,其中法曼荼羅的運用最為廣泛。
曼茶羅諸尊的基本構成相對一致,包括五方佛、四佛母和四天王。五方佛包括中央毗盧佛、東方不動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和北方成就佛。四佛母包括佛眼佛母、麻麻吉佛母、白衣佛母、救度佛母,分布在四維方向。四天王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一般分布在四角。
就五方佛曼茶羅的通行模式而言,毗盧佛坐在中間,東方不動佛坐在前面(圖2.1)。周圍的尊尊均面朝主尊,按各自方向順時針排列。四方四佛自毗盧佛前方的東方不動佛起始,四維佛母則始于東南(Ⅰ-Ⅳ)。四天王從東北開始,多按東南西北順序,部分按南北西東四順序。然而,在方向有限的建筑空間中,隨著影響因素的增加,諸尊的布局往往會調(diào)整交通模式。
圖2/五方佛曼茶羅的通行模式及其調(diào)整(1.通行模式;2.永樂鐘U形環(huán)曼全羅與四天王種子字的組合,以及中尊面北的做法;3.中尊面東;4.中尊面南)
2.永樂大鐘曼茶羅的系統(tǒng)組織
永樂大鐘梵文銘文中的五方佛曼茶羅包括兩組(A、S),U形環(huán)頂部和鐘頂內(nèi)壁中央分布在懸架結構上,均為法曼茶羅。兩組曼茶羅的位置突出了他們的核心位置,一些相關內(nèi)容將相對獨立的懸架結構與鐘體連接起來。無論是兩組曼茶羅本身,還是種子詞和匹配的真相在布局和方向上都不統(tǒng)一,因地制宜都有變化。
2.1.外部空間的五方佛曼全羅\2.1.1.曼茶羅朝向倒置
永樂鐘懸架結構上U形環(huán)頂部的五方佛曼全羅(A)尺寸較小,包括五方佛和四佛母(圖3、附圖1)。05如果整體分析進行整體分析,會發(fā)現(xiàn)端部如意頭背面還有另一組小四天王種子字(D7-D10)。將曼全羅諸尊與四天王種子字相結合,可以看出諸尊的相對位置與通行模式一致,位置不同(圖2.2)。
圖3/永樂鐘懸掛結構曼全羅與兩組四天王種子字的關系
在相關文獻中,五方佛曼茶羅的中尊一般都是正面的,即毗盧佛面東而坐(圖2.3)。07在朝南的建筑物中,中尊大多面向南入口(圖2.4)。與交通模式相比,相當于根據(jù)建筑群南北縱軸的限制,將東西朝向的曼全羅調(diào)整為南北朝向。此時,毗盧佛像雕像一樣坐在南面,而四佛的方向不同于交通模式。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永樂大鐘懸架結構曼茶羅中心的毗盧佛北坐,與通行做法上下顛倒,相當特殊。根據(jù)大鐘歷史上的幾次搬遷推測,U形環(huán)目前更有可能被錯位。至于錯位的時間,大鐘初懸在漢經(jīng)廠時可能會因缺乏監(jiān)督而產(chǎn)生;也可能是搬到萬壽寺或覺生寺時因搬遷失調(diào)造成的。
2.1.2.上U形環(huán)反向懸掛的可能性
永樂鐘的最初懸掛位置已經(jīng)失去了測試。幸運的是,在需要組裝的上U環(huán)、下U環(huán)、連接銷和鐘體組件中,除了連接銷(兩端銘文內(nèi)容相同)外,其余部分在梵文銘文中表現(xiàn)出對方向的關注。通過對這些銘文的分析,可以調(diào)查其初始設計。
就鐘頂?shù)耐獠靠臻g而言,除了U形環(huán)末端的一組四天王種子字外,還有另一組小尺寸的四天王種子字。(K,圖3)。重復設置上下兩組種子字,無疑可以作為安裝過程中的提示,避免可能的錯位。將懸掛結構與鐘鈕的兩組四天王種子字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兩者正好相差180°。由于鐘體懸掛方向正確(詳見下文),安裝時U形環(huán)應誤轉180°。另一個證據(jù)是U形環(huán)兩端如意頭正面的真相。其中一組吉祥贊(D2)分為二,分為南北兩向(附圖1)。目前,前半部分位于北方,后半部分位于南方,這也違背了常識。
如將永樂大鐘上U形環(huán)回轉,則上述問題均可迎刃而解。首先,頂部曼荼羅中央的種子字如面南而坐的造像般與自南向進入鐘樓、面北而立的參禮者相迎。其次,與曼荼羅匹配的兩組四天王種子字得以上下統(tǒng)一。最后,如意頭正面吉祥贊的前后設置也更為合理。
2.2.內(nèi)部空間的五方佛曼全羅\2.2.1.佛曼全面組織五方
永樂鐘頂內(nèi)壁五方佛曼全羅(S)同樣由五方佛、四佛母和四天王組成,在布局上則有所變化。此曼荼羅位于重要性突出的鐘體頂部,其梵字碩大、裝飾華麗,為全鐘構成的基礎。然而,鐘頂因鑄造之需所留的孔洞卻造成了中央毗盧佛種子字的缺失,似乎影響了曼荼羅的完整性(圖4)。
圖4/永樂鐘頂內(nèi)壁曼茶羅及其與兩組四天王種子字的關系
如果你對永樂鐘進行全面調(diào)查,你會發(fā)現(xiàn)曼徹羅中至關重要的毗盧佛種子詞(E)它并沒有消失,而是位于下U環(huán)底部的中心(圖1)。這組曼茶羅只抬頭看,與建筑的南北縱軸形成了良好的適應關系。這種完整的設計相當獨特,不僅使參與者仰望曼茶羅完整,而且有機地結合了鐘的組成部分。
與鐘頂曼茶羅相匹配的四天王系列仍包括兩組,也使用了巨大而突出的字體。一個位于鐘頂內(nèi)壁的四個角落(V)。設計師巧妙地利用鐘鈕與鐘體結合點的凸起部分,設計了一組由天王種子詞及其咒語組成的小曼茶羅(附圖3)。第二個位于鐘裙的兩側(L)。鐘裙紀年牌與撞鐘座相對布置,四天王種子字就在上面。
2.2.2.五方佛曼茶羅布局調(diào)整
除了中尊,四方四佛、四維佛母和兩組天王都按順序逆時針排列。無論在相對位置還是位置,都與通行模式的鏡像完全一致。對北而立的參禮者來說,南北交換就像星圖一樣。這種做法削弱了銅鐘內(nèi)外表面之間的障礙,仿佛在參禮者面前展現(xiàn)了天界的諸尊??梢酝茢?,鐘體目前的懸掛位置應與原設計一致。
事實上,永樂鐘體下部的鐘裙東向有一張重要的大明永樂年月吉日制紀年卡(圖1)。在安裝過程中,漢字紀年卡的提示使關鍵鐘體不易錯位。值得注意的是,鐘體上下兩組天王布局的統(tǒng)一,不僅體現(xiàn)了銘文設計的內(nèi)在邏輯,也體現(xiàn)了原設計中兩組天王與U形環(huán)曼茶羅相匹配的布局。由此可見,上U形環(huán)錯位的可能性更為明顯。
毗盧佛,鐘頂五方佛曼茶羅中心,字頭朝南,形狀像面朝北。對面北站仰望鐘頂?shù)膮⒍Y者來說,恰到好處。因此,下U環(huán)的懸掛位置也是正確的。然而,與交通模式相比,毗盧佛種子詞旋轉了90個,以適應建筑群的南北縱軸°。這種只調(diào)整中尊朝向的做法,是一種合理的靈活性。
2.3.與曼徹羅相匹配的種子詞和真相
在永樂大鐘的各種梵文銘文中,與上述五方佛曼全羅有關,中央布局主要包括六類。前三類與曼徹羅直接相關,后三類與曼徹羅形成匹配關系。在適應構件的同時,這類銘文的組織也表現(xiàn)出對曼全羅布局的適應。遵循書寫格式,注重參禮者的視覺感受。值得注意的是,相關儀軌中明確說明了后三類諸尊的方向。銘文雖有依此布置的條件,但未采用。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該系列與五方佛曼荼羅重要性有別,在銘文的組織上亦有所體現(xiàn)。
第一類是五方佛四佛母種子(I1)位于鐘頂外壁核心。這個系列的梵文字沒有以曼徹羅的形式表達,而是從東向開始,按照書寫格式排列。雖然與上述兩組曼徹羅的布局不同,但字體顯著增加,以示強調(diào)。第二類是兩組四天王心咒。第一個位于鐘頂內(nèi)壁曼茶羅外圍(U),形成對諸尊的護持。這組心咒也從東向開始,按書寫格式排列。其次,荷葉邊位于鐘體下部的四正方位(O1-O4),結合后三類銘文,按天王方向順時針排列。第三類是鉤、索、鎖、鈴四攝菩薩種子字(T),位于鐘頂內(nèi)壁,U四天王心咒之間。這組種子字符與曼茶羅四一致,08定義了四門曼茶。梵文字頭的朝向在四門內(nèi)外正好相反。
第四類是觀音、彌勒、虛空藏、普賢、金剛手、文殊、除蓋障、地藏菩薩等兩組八大菩薩。第一個是鐘頂外壁字體巨大的八菩薩種子字(J),位于鐘鈕與鐘體的四個結合點兩側。諸尊始于東向偏南,按書寫格式排列(圖3、附圖2)。二是八荷葉邊的八菩薩心咒(M)。這組梵文字始于東向,仍按書寫格式排列,但因內(nèi)壁而與種子字反向。八菩薩與八荷葉邊的匹配也表現(xiàn)出與曼茶羅所在的八葉蓮的關系。五六類分別是八大龍王心咒(N)和十忿怒咒(P),荷葉邊八菩薩心咒依次列出后,排列與后者統(tǒng)一。八大龍王依次為縛嚕拏、阿難多、嚩酥枳、德叉迦、羯句吒迦、俱里迦、大蓮華、商佉羅。十憤怒依次是獄帝、惠、蓮、魔、不動、大力、欲王、青杖、頂髻轉輪、妙害。十是《瑜伽李》中常見的曼茶羅中滿足于十輻輪各輻的憤怒尊重。
3.建筑頂部使用五方佛曼茶羅
明朝北京及周邊地區(qū)的佛寺廣泛流行五方佛曼茶羅。例如,北京智化寺建于明英宗正統(tǒng)九年(1444),其藏族寺廟的藻井繪有這樣的五方佛法曼茶羅。中央毗盧佛的種子與下輪藏頂部的毗盧佛形象相對應。曼茶羅中央的種子字在參禮者面對造像時也是正面的。這種宗教元素在建筑空間中的整體設計顯然與永樂鐘各部件的有機結合有共同之處。
明正統(tǒng)四年(1439)建于法海寺,與智化寺約略同期。它的大雄殿朝南,明間和東西間有藻井,其中明間畫普明曼全羅,也叫所有智大日如來曼全羅;東次是阿川九尊曼全羅;西次是九尊曼全羅。曼茶羅三組中尊均迎接參禮者,東方阿川佛和西方無量壽佛也合理分為東西兩向(圖5)。三組藻井周圍的天花都是五方佛法曼茶羅,也迎接參禮者。就明間藻井而言,普明曼全羅可能與五方佛曼全羅有關,其主尊所有智大日如來都是毗盧佛的化身。四方四佛雖然不同,但四維佛母及其布局一致,均有四天王之設。與永樂大鐘銘文相比,普明曼全羅還包括四攝菩薩、八大龍王等。
圖5/法海寺大雄寶殿西次間藻井和天花
從宣德到景泰的年代,山西五臺山羅綺寺約由趙惠王朱瞻建造。在12個大寶殿的天花彩畫中,有兩種五方佛曼茶羅。中尊歡迎參禮者,與永樂大鐘有著顯著的聯(lián)系。其一為大曼荼羅,中央毗盧佛與四方四佛的手印分別為轉法輪印、觸地印、與愿印、禪定印、無畏印(圖6)。四天王用種子字表達,按四大順序排列??偟膩碚f,五佛、佛母、天王的布局與永樂鐘頂內(nèi)壁曼茶羅完全一致。二是三昧耶曼茶羅,不含天王。五佛三昧耶形依次為法輪、金剛杵、寶珠、蓮花、摩羯磨杵;四佛母依次為佛眼、金剛杵、開敷蓮、青蓮。諸尊的布局并沒有因為設置在頂部而取鏡像,而是直接應用了通行模式的曼全羅,與永樂大鐘懸掛結構頂部的曼全羅形成了統(tǒng)一。
圖6/羅綺寺大雄殿天花彩畫中的五方佛大曼茶羅和三摩耶曼茶
4.結語
佛曼茶羅在五方的廣泛應用,使永樂鐘與寺廟建筑在圖像表達和意義構建上呈現(xiàn)出明顯的同構關系。這種現(xiàn)象并非偶然,直接體現(xiàn)了明朝早期、中期北京及周邊漢地佛寺宗教符號應用和空間設計組織的系統(tǒng)特征。這種系統(tǒng)化并不局限于通常意義上的建筑空間,而是以各種容器為載體,通過使用特定符號完成了類似的空間意義構造。這一現(xiàn)象也進一步提醒我們,隨著學科交叉和知識交流的深入,宗教建筑的研究視野也應進一步擴大。以空間意義的構建為線索,以容器概念為指導,發(fā)現(xiàn)和恢復各學科孤立元素之間的文化聯(lián)系,將建筑視為由各種元素和用戶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完整性作品,可能是一種值得探索的方式,也可以產(chǎn)生更廣泛的研究視角和成果。
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中央美術學院文化遺產(chǎn)系主任、副教授陳杰;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副教授張欣。
注釋:
01高凱軍,夏明明。發(fā)現(xiàn)永樂鐘[M]2006:1-12.北京:中國書局
02下U形環(huán)照片見張保勝。永樂大鐘梵文銘文考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圖版ⅩⅩⅩ.
03見張保勝。永樂大鐘梵文銘文考試:3-189;山杉。這鐘蓮花是什么?永樂大鐘梵漢經(jīng)咒補考[N]東方早報,2011-12-17.廖敏·尊神·象征:對白傘蓋信仰的多層次分析[J]2014(0)形象史學研究:82-105.
南北西東之序對應地、水、火、風四大。
05如意頭背照片見張保勝。永樂大鐘梵文銘文考試:圖版ⅩⅩ.
06曼茶羅拓片見張保勝。永樂大鐘梵文銘文考試:圖版Ⅲ.
07明朝成化盛光如來支撐輪中央,見廖敏。探索明代金輪佛頂大威德盛光如來陀羅尼經(jīng):漢藏文化交流的一面[J]2014(3)中國藏學:182.
08此處四方四佛與四攝菩薩的相對關系亦與唐密金剛界曼荼羅一致。
諸尊秩序及其與毗盧佛的關系與唐密尊勝曼茶羅一致,見唐釋不空譯《佛頂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法》。
10咒名參考臺北故宮藏明莎南屹的《吉祥喜金剛集輪甘露泉》。由于十怒之數(shù)與八耳不符,在西南和西方設置了兩組。
目前有一些錯位。
根據(jù)《清涼山志》記載,羅綺寺是成化室,趙惠王重建。趙惠王(1432-1454)是明朝的祖孫,趙簡王朱的次子。宣德七年襲封,景泰五年。因此,這座寺廟不可能在成化時期建造。雖然羅綺寺大雄寶殿的天花彩畫有修復的痕跡,但它仍然呈現(xiàn)出明代官方彩畫的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