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筑物堅固的支柱 偉大的身體!
梁是承受垂直荷載,主要彎曲的構(gòu)件。梁一般水平放置,用于支撐板,承受各種垂直荷載和梁的自重, 建筑的地板和屋面結(jié)構(gòu)由梁和板組成。與其他橫向應(yīng)力結(jié)構(gòu)(如桁架、拱等)相比,梁的應(yīng)力性能較差,但分析簡單,生產(chǎn)方便,在中小型跨度建筑中仍得到廣泛應(yīng)用。梁主要承受彎矩和剪力,有時也承受扭矩。
梁支撐著建筑物上部框架中構(gòu)件和屋頂?shù)乃兄亓?,是建筑物上部框架中最重要的部分。根?jù)梁的具體位置、形狀和功能有不同的名稱。大多數(shù)梁的方向與建筑物的橫截面一致。
梁下的主要支撐物是柱。在較大的建筑中,梁放在斗拱上,柱放在斗拱下,而在較小的建筑中,梁直接放在柱頭上。
抱頭梁
屋檐柱與金柱之間的短梁稱為抱頭梁,一端在屋檐柱上,另一端插入金柱。
挑尖梁
在大式帶檐廊的建筑中,主梁多→金柱前后支撐,此外,還有一些次要梁,其中連接金柱和檐柱的梁較短,但梁頭通常形成更復(fù)雜的形式,稱為尖梁,不起承重作用,主要起連接作用,相當(dāng)于小木頭梁。
太平梁
它通常用于陽臺屋頂建筑。當(dāng)陽臺屋頂建筑采用推山的方法時,由于兩座山向外推出,脊檁條應(yīng)相應(yīng)加長,因此兩端懸掛在梁架外。然而,懸掛的脊檁條上有正吻、瓷磚等部件。為了安全牢固,必須在脊檁條下加載承重件,一般為一梁一柱,稱為雷公柱,梁為太平梁。除廡殿推山建筑外,某些大的攢尖頂建筑中,其雷公柱下也要增設(shè)一根短梁做承重件,這根短梁也叫“太平梁”。
元寶梁
它是徽州古民居的獨(dú)特裝飾,主要用于當(dāng)?shù)孛窬犹炀髠?cè)的大廳。大廳中央的開放空間大多有太師墻作為前后隔斷。太師墻左右有一個狹窄的空間可以通過。通道上方裝飾有元寶梁。形狀有點(diǎn)像元寶,所以得名,主要起裝飾美化的作用。中心是圖案最集中的地方。大部分以元寶為構(gòu)圖重點(diǎn),或者類似于孩子帶來的鎖片形或者如意形。
角梁
在建筑屋頂?shù)拇怪奔固?,即屋頂?shù)恼婧蛡?cè)面的連接處,頂部和底部的斜梁被稱為角梁。一般有上下兩層,其中下梁在宋建筑中稱為大角梁,在清建筑中稱為老角梁,在老角梁上,即角梁的上梁為小角梁,也稱為子角梁。
在清建筑的木結(jié)構(gòu)中,兩個相鄰桁架(檁條)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架。根據(jù)位置的不同,可分為走廊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雙脊檁條卷棚建筑,頂部中間的步架稱為頂步。在同一建筑中,只有走廊中,只有走廊步驟和頂部步驟會改變尺寸,其余尺寸基本相同。
單步梁\雙步梁
它被稱為單步梁,因?yàn)樗拈L度只有一步架。
在建筑結(jié)構(gòu)中,連接金柱和檐柱的尖梁一般不起承重作用。然而,當(dāng)檐柱與金柱之間的距離過大時,可以在尖梁中間增加一根瓜柱,上架一根梁和一根桁架。此時,尖梁具有承重作用,梁的名稱也改為雙步梁,在宋代被稱為乳房。
三架梁
在清代建筑中,支撐三桁架(檁條)的梁稱為三梁,宋代稱為平梁。以此類推,支撐五桁架的梁稱為五梁,相當(dāng)于宋代的四椽。支撐七桁架的梁稱為七梁,相當(dāng)于宋代的六椽。
月梁
“月梁”這一名稱指兩個概念,一是清式卷棚頂建筑梁架的最上一層梁,也叫頂梁;二是指做成“新月”形式的梁,梁的兩端(肩)呈弧形、梁的中段微微上供,整體形象彎曲得近似新月,所以稱月梁。漢代稱這種月梁為虹梁。月梁側(cè)面經(jīng)常雕刻精美的圖案。宋代以前,大型建筑中露明的梁多采用月梁的做法。明清時期,官方建筑不再使用,但在江南民居建筑中仍然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