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石雕藝術漢三闕標志性禮制建筑!
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腹地及周邊的漢三闕,又稱東漢三闕,即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
漢三闕是一種特殊的石雕藝術,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禮制建筑遺跡,是研究建筑史、藝術史、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
闕是中國古代標志性的禮制建筑,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禮制思想。
東漢三闕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禮制建筑遺跡,是研究建筑史、藝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嵩山東漢三闕世界聞名,國家無與倫比。歷史學家對它感到驚訝,文物學家對它感到驕傲。金石學家受到高度贊揚,考古學家被視為珍寶。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于東漢的東漢三闕,是中國1961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太室闕是中國古建筑國家級文物1號保護單位,少室闕、啟母闕分別是2號、3號文物保護單位,說明國家重視其保護。專家建議,由于東漢三闕年代久遠,屬于瀕危稀缺文物,應把學術研究放在首位,盡快結(jié)束目前的半開放狀態(tài),將其封閉保護起來。
所謂闕,就是建在城門、墓門、宮門、廟門前的兩座對稱建筑。在古代,缺和缺是常見的,兩個缺口之間沒有橫額,用作道路。據(jù)《詩經(jīng)》記載,這種建筑早在周代就存在了。闕的用途主要表示門。這是一扇象征性的門。城闕可以登上遼望,觀察敵情。宮闕和城闕建在交通要道上,懸掛通知和法律,向中國人民展示。廟闕又稱神道闕。
太室闕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它建于東漢時期。它周圍雕刻著50多幅畫,如人物、動物和建筑。它形狀生動,線條流暢。此外,隸篆銘文是研究中國歷史的寶貴材料,也是書法雕刻藝術的瑰寶。
在登封市西6000米處的少室山下,少室闕上銘文講述了大禹在古代治洪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啟母闕在萬歲峰下,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在闕的東北面,聳立著一塊幾丈高的石頭,名為“啟母石”。相傳大禹治水之事感動上蒼,玉皇大帝施展法術,讓禹成為一個開山鑿渠的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