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法興寺-看現(xiàn)存最美的宋代彩塑
法興寺建于后魏神鼎(后涼呂隆年號)元年(公元401年)。據(jù)說當年有一位和尚云游到慈林山,欣賞這里的佛教風光,于是在山上修建了慈林寺。唐高宗元年,李治皇帝從開封前往太原。途中,他參觀了慈林寺,將寺廟改為廣勝寺,并給了寺廟兩朵牡丹花。宋英宗治平年間,趙曙皇帝將廣勝寺改為法興寺。
由于年久失修,法興寺面貌破舊,位于慈林山煤礦的主要采礦區(qū)。20世紀70年代末,地面陷入寺廟基礎裂縫,寺廟傾斜,庭院墻體走形,有倒塌和破壞的危險。經(jīng)文物部門反復調(diào)查研究,確認北魏建筑無法修復,決定將法興寺搬到對面的翠云山。
法興寺依山隨勢,坐北朝南,石階、山門、舍利塔、圓覺殿、毗盧殿層層上升??偟膩碚f,北朝出現(xiàn)的塔前殿后的布局得到了保留。北魏以來,寺內(nèi)石雕、建筑、彩塑等珍稀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舍利塔穿過山門的中軸線。這座塔在法興寺的發(fā)展史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據(jù)說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李淵第十三子元懿為瀘州刺史,將法興寺舍利子贈送給高臺上的石塔?,F(xiàn)有的方形石塔在中國很少見,看起來像一座寺廟,有一層沉重的屋檐,用砂條和石頭建造。正南開拱形石門,塔心室裝飾蓮花藻井。
舍利塔后面,前廳前面有一座燃燒的燈塔,都是石雕,造型美觀,雕刻精美。燃燒燈塔的柱子上刻著唐大歷八年清信士董希璇在這座寺廟里尊重一個長明燈臺的句子,所以人們也稱之為石雕長明燈。中國唐代只有三座石燈塔。法興寺的石燈形狀最精致,雕刻最精致,保存最完好。它被稱為古代石雕的瑰寶。
法興寺有5座唐石塔和1座元石塔。上圖為院內(nèi)東西唐石塔和寺外西北角的元代石塔。下圖為前院舍利塔和舍利塔前的兩座唐塔。
前殿,又稱圓覺殿,是寺內(nèi)最大的建筑,建于宋元豐三年(公元1066年)。殿高約8米,石門框、格扇窗、骨架均由石柱、木柱支撐,斗拱肥大,飛檐騰空,氣勢十足,氣勢十足,氣勢十足,氣勢十足。
前殿殿內(nèi)18冊佛像多為宋代泥塑。殿中石砌一個凹字佛臺,中尊釋迦牟尼佛像高約3米,端坐方形蓮臺。左邊是文殊、普賢菩薩列座。臺前分站兩名護法金剛。南海觀音坐在釋迦牟尼佛像的背面。兩側靠墻塑造12尊圓形圖像,或裸露上半身,或披衣絲綢,圓圓的臉,高高的發(fā)髻眉毛,莊重優(yōu)雅,服裝色彩柔和,衣服線條起伏光滑,充滿節(jié)奏。尤其是一手托腮作為思維狀表情溢于眉梢,流于眼角,造型優(yōu)美逼真。
據(jù)宋碑記載,殿內(nèi)的主要佛像是在政和元年(公元111年)塑造的。900年,歷代多次修復裝飾,大部分都有三層彩繪飾面,但大部分佛像的主體造型和整體美感依然保留著宋塑的原韻。佛壇上的雕像以佛陀為核心,莊嚴、祥和、穩(wěn)定。
寶相莊嚴的金身主佛的兩翼,守護著溫順恭謹?shù)牡茏?,左邊是成熟特重的迦葉,右邊是聰明聰明的阿難。佛陀與弟子的姿勢、表情和規(guī)模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其中,迦葉尊的眼睛前視,雙手握拳,瘦削骨瘦如柴的臉龐,悲傷內(nèi)斂的表情,干直挺括的衣服線條垂直,都象征著首席弟子剛毅穩(wěn)重的性格和持戒嚴謹?shù)膶嵙Σ侩y得的彩塑杰作。
佛陀兩側的文殊和普賢兩位菩薩端坐在蓮臺上,矜持優(yōu)美,各具特色。然而,根據(jù)紀念碑和證據(jù),這兩個圖像在后代的大修中已經(jīng)受傷。與未經(jīng)大修的十二大菩薩相比,高低突出。
天王就像宋碑上提到的善神,也就是武土雕像。天王是佛教護法軍團(天龍八部)中的第一位,因為身份高貴,經(jīng)常穿盔甲。現(xiàn)在中國存在的唐宋大部分都沒有執(zhí)武器,圓覺殿的原塑天王就是這樣。2002年修復時,他可能誤以為金剛加了金剛杵。其中東護法天王胸挺腰扭,腿傾肩仰,怒目張鼻,手掌寬厚,處處陽剛,充滿力量,神威生動。
圓覺殿十二位菩薩,一般認為是圓覺經(jīng)中的當機菩薩。在《圓覺經(jīng)》中,釋迦牟尼佛與大菩薩摩訶薩有十萬人,名為: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慧菩薩、威德自由菩薩、辯音菩薩、凈諸業(yè)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在這里,十萬大菩薩摩訶薩以12位菩薩為首,這12位菩薩一一提問,釋迦牟尼佛一一回答。還有一種說法是,十二位菩薩代表十二次菩薩修行,即十地加等覺、妙覺二地。
圓覺殿內(nèi)的十二個圓覺彩像分為圓覺殿東西兩側,各六尊,面豐滿,優(yōu)雅大方,是現(xiàn)存較少見的宋寺佛塑精品。每個菩薩都是坐姿,包括坐姿、單腿坐姿、雙盤坐姿、輕松舒適的坐姿、雙腿交腳下垂、雙腳自然下垂等坐姿。手的姿勢十有結印,整體配合自然,神完氣足。蓮臺基座或四角(正方或長方)六角八角束腰,或圓形不同。目前十二尊比較完整的是八尊(東西四尊)。東面的第五尊,雖然損壞嚴重,整個表面脫落,肘部沒有,表情仍然很好,仍然可以區(qū)分其美麗和矜持的女孩外表,也許是她讓許多專家和藝術家產(chǎn)生了東方維納斯的聯(lián)想。
法興寺圓覺殿彩塑,唐代遺風明顯,被稱為宋塑第一,確實當之無愧。就像我們看到的十二個圓形圖像一樣,風格統(tǒng)一,塑造表現(xiàn)手法一致,應該是宋代佛塑大師馮宗本的杰出創(chuàng)作(在《慈林山法興寺新圣像》中,有塑造工匠馮宗本幾個字)。馮宗本的彩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代彩塑的最高水平。他繼承了唐代彩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對空間體積的理解和塑造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藝術造詣。
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曾說:山西法興寺宋塑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完全是一種非常端莊、關心人、慷慨大方的情感,但卻體現(xiàn)了慈悲。這種情感體現(xiàn)得非常充分。因此,法興寺在中國彩塑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圓覺殿中心扇墻北側為倒座觀自由菩薩及其脅侍,與前佛釋迦牟尼形成鮮明對比。前七像莊嚴肅穆,具有寺廟氣息,體現(xiàn)陽剛至尊。倒座三像表現(xiàn)出親切溫柔的家庭精神和柔情輕松的女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