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禪寺——見證歲月滄桑的古寺!
古寺見證歲月滄桑
一座古寺記錄了城市發(fā)展的滄桑,也與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有關。華嚴寺建于遼代,遼代佛教華嚴宗盛行,道宗還親自撰寫了十卷《華嚴經(jīng)隨品贊》,故云中(即云中郡)特建華嚴禪寺。因寺內(nèi)曾奉安諸帝石像、銅像,當時還具有遼皇室祖廟的性質(zhì)。遼保大二年(1122年),寺內(nèi)部分建筑被兵火破壞,重建后,至元初仍是云中巨剎。明宣德、景泰年間大事重修,補塑佛像,勃然中興。明中葉后分上下兩寺,各開山門,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復遭破壞,幾經(jīng)修繕,成為今天的規(guī)模。兩寺于2008年合一,千年古剎重放異彩。
全國最令人驚嘆
大雄寶殿作為華嚴寺的主殿,以多個驚艷的最而聞名于世。例如,它是古代木構宗教單體建筑中最大的大殿,據(jù)說中國古代建筑中只有三座大殿(太和殿、太廟、明長陵寺)比它大。大雄寶殿矗立在寺廟西端5米多高的月臺上,面寬9間,深5間,單體建筑面積1559平方米,高大雄偉,是古建筑藝術的精髓。例如,它在早期建筑中有最大的吻。殿頂?shù)恼箖啥舜A⒅鴥蓪π螤罹峦Π蔚狞S綠色釉面吻,超過了故宮太和殿的正吻,高達4.5米,含口吞脊,尾部向前延伸,北端為金代遺物,南端為清代補制。雖然風雨過后,它仍然閃閃發(fā)光。
濃縮四朝藝術精華
一座古廟體現(xiàn)了許多朝代偉大工匠的奇思妙想和精湛技藝。大雄寶殿集四朝特色于一體:遼代遺址、金代建筑、明代雕像、清代壁畫,見證了1000多年歷史的變遷,也承載著歷代留下的藝術杰作。
首先,宏偉的建筑突出了當年皇家寺廟的風格。大廳的屋頂是典型的陽臺屋頂,宏偉壯觀。氣缸瓦長約80厘米,只有一塊重27公斤。
殿內(nèi)有32尊佛像,都是明代雕塑的佳品。佛壇上端坐著五尊金身如來大佛,其中三尊是木雕,兩尊是泥塑。五方佛高約3.1米,蓮花寶座2.9米。游客走進大廳,都被莊嚴逼真的五方佛震驚了。佛壇兩側(cè)有20尊天王彩塑,表情生動,姿態(tài)各異,身體向前傾斜15度,表達對佛陀的虔誠和敬意。這些都是明代泥塑中最好的作品。
大廳內(nèi)壁繪制的21幅巨型壁畫是由大同鐘樓西街興隆魁董畫鋪信心弟子董安等人共同繪制的。全長875.2米,畫面共5000多人。釋迦牟尼從出生到成道的傳記用幾十組圖片展示。壁畫雖然是畫家做的,但是畫筆重彩,瀝粉貼金,在世界上展現(xiàn)了一個精彩祥和的舞蹈世界。
抬頭仰望殿頂,華麗的平棋給你不一樣的驚喜,這是明代宣德時期補充的。1012塊平棋,畫龍、鳳、花、鶴、梵文等貼金畫,美不勝收,充滿神秘的宗教色彩,圖案不重復,不得不驚嘆于古代工匠出色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鐘聲遠,梵語聲長。當你進入196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千年古剎時,別忘了仔細閱讀它的前世和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