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皇家園林三山五園靜明園
三山五園三山五園之一。位于北京西玉泉山。遼、金曾在這里建行宮,元代建昭化寺,明代建上下華嚴寺,清順治二年(1645)重建,改名澄心園??滴跏拍?1680)增建多處建筑,三十一年改名靜明園。乾隆時期,除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等十六景外,還增加了清音齋、華滋館等十六景,以玉泉垂虹而聞名。
位于西山支脈東麓的靜明園。金章宗在此建玉泉行宮,并多次來此避暑。昭化寺建于元代,上下華嚴寺建于明代,后來被毀。清順治重建兩年,康熙十九年增建幾棟建筑,初名澄心園,康熙三十一年改名為靜明園。乾隆十五年,靜明園大規(guī)模擴建,玉泉山和山麓的河湖全部圈入園墻。三年后,園區(qū)再次擴建,形成了靜明園十六景。乾隆二十四年,園區(qū)全面建成。不幸的是,靜明園的許多建筑被英法聯(lián)軍和八國聯(lián)軍摧毀。
與頤和園、圓明園等園林相比,靜明園體積較小,占地面積僅65公頃左右。公園以山景為主,點綴著寺廟和佛塔,輔以水景,整個公園呈現(xiàn)出五湖環(huán)山的景觀格局。玉峰塔位于玉泉山主峰,是一座八面七層的琉璃磚塔,模仿鎮(zhèn)江金山寺塔的形狀。玉峰塔影也是靜明園的標志性景觀之一。這座塔與花園里的華藏塔、妙高塔等佛塔相呼應(yīng),襯托出玉泉山的山形。玉泉山主峰南麓玉泉湖有三個島嶼,其中中中央島嶼有芙蓉晴照景點,傳說是金章宗芙蓉殿舊址。
泉是玉泉山的生命和靈魂。玉泉山泉出石潴留,池廣三丈許名玉泉池形成了壯麗的自然景觀。玉泉山位于翁山河香山之間,是西山東麓支脈上的一座小山。它有美麗的山形和郁郁蔥蔥的樹木。兩側(cè)的山峰像馬鞍一樣拱起,山上有許多奇怪的石頭和洞穴,到處都是泉水。它是北京西郊的風景名勝區(qū)。金代是玉泉山風景建設(shè)的第一個記載。金章宗完顏靜在中都郊區(qū)開辟了兩個風景名勝區(qū),在東北郊區(qū)建造了一座宮殿——大寧宮,位于今天的北海瓊?cè)A島;蓮花宮建在西北郊區(qū),即香山玉泉山。此時以燕京八景之一而聞名,玉泉垂虹(清乾隆時改為玉泉趵突)。明昌元年(1190)開辟了一條名為金河的新河,將玉泉山水引入東南高梁河,補充大寧宮附近水量的不足。玉泉之水與玉泉風光一起受到文人雅士的好評。如明人王英《玉泉》詩云:山下泉流如玉虹,清冷不與眾泉同。位于瓊島潁州附近,源與蓬萊翠水通。出洞曉光斜映月,入湖春浪微風。一路見歸滄海,萬物皆資潤澤功。描述了當時玉泉水景的魅力。元滅金后,在中都東北郊再建元大都城。至元時期,元世祖在玉泉山修建了昭化寺。明英宗建于正統(tǒng)年間,下華嚴寺位于山南坡,寺內(nèi)及附近有華嚴洞、七真洞兩石洞。華嚴寺東250米有金山寺,旁邊有玉龍洞,泉水從洞里流出,既是龍泉。建有望湖亭,明末已毀。嘉靖二十九年(1550),上下華嚴寺被蒙古瓦拉軍燒毀。此外,山麓還有崇真觀和觀音寺。玉泉池旁山坡上有補陀寺,寺內(nèi)有呂公洞,據(jù)說是呂洞賓的交往之地。除佛寺、道觀、石洞外,還有花臺、卷簾樓等景點。
湖兩岸足玉泉趵突,泉側(cè)有天下第一泉御碑,可謂全園景觀匯聚之地。東山景區(qū)有影鏡湖,樓閣散落,叢生翠竹故名風黃清聽。湖東岸有延綠廳水榭,西岸有影鏡涵虛一景。湖南岸有分鑒曲、寫琴廊等景觀。西山景區(qū)有一組公園里最大的建筑群,坐東朝西,有東岳廟,四個庭院,分別供東岳大帝、吳天至尊、玉皇大帝等。東岳廟南面有圣緣寺,也是四進院落,其中第四進院落是琉璃塔,姿態(tài)獨特。東岳廟以北為清涼禪窟,有一個小花園,正殿朝南,亭臺樓閣與曲廊相連,錯落在假山之間。這是一組佛道并立的建筑,反映了當年佛道合一政策。
1949年以后,它被國家機關(guān)大規(guī)模修復(fù)和綠化。2006年5月25日,靜明園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