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避暑而建造的行宮園林
小暑過后,三伏天也緊隨其后。夏天是人的本性。古代的條件并不比今天好。冰是罕見的。除了達(dá)官貴人或天子的獎勵,普通人并不容易得到。劉禹錫有一首歌《劉旭水亭避暑》,描繪了唐代貴族夏季避暑生活的奢華與休閑。
給冰一碗沉朱實,法國菜的盈盤覆蓋著碧籠。大意是天子獎勵的冰塊冰鎮(zhèn)著水果,御廚里出來的精美食物被紗布覆蓋。更別說貴族頂上的皇帝了,還建了一座專門避暑的宮殿。
1、華清宮
麗宮是華清宮的前身。起初,由于麗山風(fēng)景宜人,山上的溫泉可以消滅邪惡和疾病疾病。周幽王在這里建了一座宮殿。麗山位于山西省西安市,是秦嶺的一個分支。這里的山蜿蜒而茂盛,樹木蔥郁。它的名字是因為從遠(yuǎn)處看它像一匹黑馬。周、秦、漢、唐都有皇家園林和離宮別墅,這表明它很受歡迎。
華清宮的規(guī)模始于唐代。當(dāng)他到達(dá)唐玄宗時,他達(dá)到了頂峰。他精心精心經(jīng)營,幾乎每年10月都在這里。白居易的《長恨歌》寫道,唐玄宗給楊貴妃在華清池洗澡——春寒給華清池洗澡,溫泉水滑洗凝脂。玄宗的特殊寵物可見一斑,但最終無法逃脫衰落。安史之亂后,玄宗退位,華清宮迅速衰落。唐朝以后,皇帝很少去。
2、甘泉宮
甘泉宮位于陜西省淳化縣北約25公里、關(guān)中北部的山系。它是漢武帝在秦林光宮的基礎(chǔ)上重建的。它以甘泉命名,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漢陽雄曾寫過《甘泉宮賦》,描寫甘泉宮的宏大華麗。云起波瀾,星布彌山。深林蒲葦,涌水清泉。芙蓉花,菱花,蘋果花。在海拔1800多米的甘泉山上,不僅可以俯瞰長安,還可以微風(fēng)習(xí)習(xí)。風(fēng)景秀麗,是消暑的好地方。
甘泉宮是漢武帝僅次于長安未央宮的重要活動場所。有史料顯示,漢武帝在位57年,多達(dá)75次前往甘泉宮。除了避暑,它還是舉辦重大政治活動的地方。·《郊祭志》曾記載漢武帝作甘泉宮,中為臺室,畫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祭天神。
后來,由于戰(zhàn)爭,匈奴的一把火把甘泉宮燒成了廢墟,留給后人的只有兩堆土,一個是漢武帝的通天臺遺址,一個是漢昭帝的望母臺遺址。
3、仁壽宮
仁壽宮建于隋文帝時期,位于今天的寶雞市林游縣新城區(qū)。據(jù)說,由于楊健身材肥胖,他無法忍受京城長安六七月的炎熱天氣,所以他在林游縣找到了一個消暑的好地方。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臨石臼,北臨碧城。即使三伏天平均氣溫只有21.8度左右。
開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詔修建,楊素為總監(jiān),宇文凱為大匠(相當(dāng)于今天的總工程師),封德彝為土木工程監(jiān)督,崔善為監(jiān)督員,花了數(shù)萬人兩三個月的時間修建完成。由于工程龐大,監(jiān)督員嚴(yán)酷,丁夫在這里喪生,尸體被推,尸體被推入土坑,蓋土筑成平地。
4、頤和園
頤和園前身為清怡園,位于北京西郊,距市區(qū)15公里。整個公園占地3.009平方公里。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地,以杭州西湖為基礎(chǔ),借鑒江南園林的設(shè)計手法,打造了一座大型景觀園林。此前,金朝結(jié)束后,顏亮在這里設(shè)立了一座金山宮。元朝定都北京后,為了幫助水運,引水積累了大量的宮廷用水,明朝園林越來越多。
乾隆29年(1764年),乾隆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建造清怡園,以孝敬母親崇慶皇太后。咸豐十年(1860年),清怡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名頤和園,作為夏季游樂場。
5.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別墅(又稱熱河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位于內(nèi)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它是溫帶大陸的季風(fēng)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沒有炎熱的時期。它建于康熙42年(1703年),耗時89年,歷經(jīng)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清太宗皇太極在原蒙古牛記(軍事單位)的基礎(chǔ)上建立了蒙古八旗,并將蒙古納入統(tǒng)治范圍。與元朝的許多首都一樣,清朝也有類似的概念。東北的盛京(今天的沈陽)相當(dāng)于滿族崛起歷史的圣地,而北京是中原漢族文化的繼承,而承德在一定程度上充當(dāng)了少數(shù)民族的宗教資本,包括西藏。
與一直被困在紫禁城的明朝皇帝不同,清朝皇帝經(jīng)常離開北京。除了參觀邊境堡壘和富裕的江南外,他還在承德避暑勝地處理了更多的官方事務(wù),遇到了少數(shù)民族代表,并在別墅的山地和草地上參觀了軍隊。因此,承德避暑勝地不僅用于避暑勝地,而且具有政治、軍事和宗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