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文化:江南地區(qū)所特有的地域文化體系
吳越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也發(fā)生過很多的故事,這些的故事,經歷也間接的為我們訴說著吳越文化的發(fā)展歷史與經過。
都知道吳越文化是由吳文化與越文化組合而成,那么根據二者的對比,哪個更加強大呢?本期的吳越文化帶你去了解吳文化和越文化對比。
吳文化源遠流長。可追溯到一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三山文化,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與良渚文化,以至馬橋文化。泰伯南奔,崛起了東南地區(qū)的古吳國,一度成為長江下游的強大國家,西破強楚,南敗于越,北擊齊侯,黃池會盟,爭霸中原,使東南的“荊蠻”之地得以開發(fā),對以后的中華一統(tǒng)做出了重大貢獻。
越文化,指的是古代越族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越文化同樣歷史悠久。其源頭起自在距今7000多年前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都是吳越地區(qū)史前文化的主要源頭。
吳地區(qū)域文化的簡稱,泛指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泛稱吳地文化、江南文化、吳越文化、蘇州文化等。其以先吳和吳國文化為基礎,經戰(zhàn)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唐、宋、元歷代發(fā)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降,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吳文化開始從傳統(tǒng)文化定式向現(xiàn)代文化方向轉型。弘揚吳文化,是每個文化工作者的應盡義務。
越文化是吳越文化的一支,中心是寧紹平原上的紹興。吳越先民同屬上古百越族的一個分支,故吳人的風俗習慣雖與越人相仿,其百越文化的基因不夠顯揚,越人則保留了較多的百越質樸、悍勇和開拓進取的心理特征,一種多少帶有野性成分的精神氣質。和鄰近的吳文化和徽文化相比,越文化具有一種本我的精神特質。
吳、越兩國的文化面貌,早在春秋前期已基本一致。到春秋晚期,隨著吳越爭霸的加劇——夫差敗越、句踐滅吳——“武化”推進了“文化”的融合。吳越爭霸使兩支近親文化進一步融合為一。
“吳越文化”越來越成為一種具有統(tǒng)一特色的區(qū)域文化,但在句踐滅吳以前的春秋時期,吳國與越國的文化差異一直存在??梢哉f,吳越兩國的文化,猶如是一段旋律的兩個聲部,互有差異,卻也相互融合。兩者的和諧統(tǒng)一,最終發(fā)展為江南地區(qū)所特有的地域文化體系,在南方獨放異彩。
吳文化與越文化的差異性
說到吳越的區(qū)別,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吳越兩國政治利益的沖突,想到當年春秋時期吳王夫差與越王句踐之間的爭霸戰(zhàn)爭以及“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故事。
吳越為世仇之國,雙方的戰(zhàn)爭帶有強烈的血族復仇意識,殺父之仇、亡國之仇,仇敵關系父子相傳,不共戴天。其相互利益的沖突,是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兩國的統(tǒng)治者為了擴張疆域、爭奪財富和人口,連年戰(zhàn)爭,延續(xù)了幾代人之久,多次改變相鄰的國界,在政治上始終是對立的。這些史實多為人熟知,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