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神域的通道——古建筑的杰作萬神殿
萬神殿,(又稱萬神廟、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它絕對可稱得上奧古斯都時期的經(jīng)典建筑。公元80年的一場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余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巖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后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筑規(guī)模。
在公元120年重建的萬神殿(pantheon),被米開朗基羅贊嘆為“天使的設計”。萬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須供奉羅馬全部的神,這也就是萬神殿的來歷。
萬神殿是古羅馬精湛建筑技術的典范。它是一個寬度與高度相等的巨大圓柱體,穹頂?shù)闹睆胶蛢?nèi)部高度均是43.3米,這樣從萬神殿的剖面來看正好可以容下一個整圓,而它的內(nèi)部墻面兩層分割也接近于黃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為通過幾何形式達到構圖和諧的古代實例。
令人稱奇的是古人在建筑領域的才華和精確設計。萬神殿內(nèi)寬廣空曠,無一根支柱,內(nèi)部也沒有一扇窗,只有穹頂頂部開有一圓洞,它是整個萬神殿內(nèi)唯一的光源來源。
萬神殿處于羅馬市中心,這里有一個中央豎立著高大的尖頂方碑的噴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羅馬神話場景,這一噴水池所在地就是羅馬萬神殿的前庭。
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這是座神殿的唯一光源,光線從頂部泄下,并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圣莊嚴的感覺,這一設計也十分適合宗教信仰的本性。
萬神殿上半部的半球形的穹頂,使穹頂墻厚的遞減,這更有利于萬神殿整體建筑的穩(wěn)固,穹頂?shù)膬?nèi)壁被整齊劃分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鑿凹陷,不僅使墻厚的遞減更為合理,更彰顯穹頂?shù)母叽?,也增加了萬神殿內(nèi)部的美觀性。
萬神殿是古羅馬建筑藝術的杰作。萬神殿的基礎、墻和穹頂都是用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澆筑而成,非常牢固。萬神殿的正面有一個長方形的柱廊,寬約34米,深達15.5米,有16根高12.5米的柱子,前排8根,中、后排各排立4根,這些柱子都是用花崗巖加工而成。
由于穹頂上的五層凹格是逐級遞減,但走到圓洞處豁然一道亮光射下,讓人不得不贊嘆“那是通往神域的唯一通道”。這也是設計者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
讓人不得不贊賞羅馬人對古建筑的保護。它就在羅馬城市的市中心。通常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設計的要求像這樣的古建筑恐怕就不存在了,或應被移到某個荒郊野外。但萬神殿卻仍舊是在市中心的小廣場之間,兩旁有咖啡店,有地中海式的住戶,以及日常生活的小市場中,它就如一個最尋常的羅馬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