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何去何從?
文物古建筑凝結了古代勞動者的一般人類勞動,它不僅體現(xiàn)了人類的智慧,也是社會進步的寫照。我國的文物古建筑特色鮮明,在世界古建筑中獨樹一幟,美學價值和藝術成就極高。文物古建筑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家文明的重要標志,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一些曾經輝煌一時的文化古建也開始成為“歷史記憶”,在時間的流逝中逐漸被蒙上一層紗。如何重新煥發(fā)文物古建的往日光彩?文物古建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新問題:文物古建光環(huán)消散
文物古建現(xiàn)狀幾何?
名人故居是文物古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類?!拔煨缌印敝坏淖T嗣同當年被殺害于北京菜市口,現(xiàn)在的北京譚嗣同故居,就是當年他被捕的瀏陽會館。當年的“瀏陽會館”現(xiàn)在卻“每個角落都蓋滿了房,每條過道里都堆滿了雜物,屋檐下亂拉曬衣繩,墻上貼滿了廣告”,這處故居竟然成為了附近居民生活的“大雜院”。而更因其地理位置優(yōu)越,成為租房人的“緊俏貨”。
同樣,細管胡同的“田漢故居”在保護上也不盡如人意。雖然老房的規(guī)模還在,但庭院中卻早已被各種臨時建筑所占據(jù)。北院地磚起伏不平,角落里堆滿枯葉和雜物,田漢故居難尋往日的文化氣息。
光環(huán)散去,問題浮出水面
可見,我國文物古建數(shù)量眾多,在其開發(fā)和利用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文物古建的保護受到一定威脅,甚至有些古建遭到破壞,其傳承的困難性日益凸顯。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文物古建將會漸漸走向落沒,成為歷史可惜的剪影。那么,引發(fā)這些問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是地方政府缺乏文物古建保護意識。有些地方政府強調政績觀,追求效益,大拆大建能在短期內見到成效,獲得收益,而文物保護需要大量資金,兩者權衡下來,文物古建保護很容易就讓了路。
二是對名人故居的衡量標準不夠清晰。目前關于名人故居的認定,并沒有特別清晰的衡量標準。而且,并非所有的名人故居都一定要以建博物館或者紀念館對外開放的形式來保護。就北京而言,西城區(qū)現(xiàn)有三級以上文保單位181處,還有尚未核定等級的不可移動文物建筑182處,這360多處文物中有165處用于居民居住、存在安全隱患或被不合理使用。因此,一些名人故居等文物古建在基本衡量方面出現(xiàn)了偏差,自身的保護和傳承自然就出現(xiàn)了問題。
三是文物古建保護規(guī)劃機制不健全。文物古建保護規(guī)劃工作中,修葺工作應當排在首位。而在一些文物古建修葺過程中,多數(shù)的文物古建修葺企業(yè)更多的是把它看做是一種商業(yè)盈利行為,在工作中大賺特賺,有的甚至出現(xiàn)技術不達標、偷工減料等問題,可謂是漏洞百出。在這種情況下,文物古建的保護當然得不到保障。
四是文物古建保護人才的缺失。在文物古建保護過程中,涉及到許多專業(yè)的技術問題,只有專業(yè)的人才進行相關保護工作,其保護效果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來。然而,在很多地區(qū),有些文物古建沒有相關保護人才,所以在進行保護的過程中,可能會引發(fā)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使進行保護工作,其保護效果也是大打折扣。因此,人才的缺失是文物保護工作不能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策略:文物古建的保護與傳承
1.制定政策,推動文物古建合理使用
歷史遺留問題是現(xiàn)實存在的,只有通過發(fā)展才能破解難題。對淪為大雜院的文物實施騰退保護是政府應盡的歷史責任。政府可將文物騰退保護納入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從區(qū)屬直管公房入手,啟動實施一批文物征收、騰退項目,同時推動一批社會單位占用的文物合理保護使用。
2.因地制宜,采取不同保護傳承措施
文物古建類別眾多,現(xiàn)狀各不相同,需依據(jù)其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例如名人故居,有些被劃定為某些文物保護單位掛牌保護,但是,卻仍然由名人的后代進行居住使用。而這些被私人占有、被合理利用的故居,卻能夠得到比較好的保護。針對這種故居保護,政府需要對居住人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比如故居年久失修,要及時對其進行檢查和維修,以保證故居保存完整和居住人安全。而針對名義上屬于政府的名人故居,要采取另外的保護方式,定期檢查和定期修繕,以保證故居的質量完整。
3.加大教育,提升大眾文物保護意識
文物古跡屢遭破壞,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來源于大眾對于其保護意識的淡薄。要不斷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讓大眾充分認識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文物搶救和保護的緊迫感,加大文物資源和《文物保護法》的宣傳力度。要通過召開座談會、電視、報紙、圖片展等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傳我國歷史文物遺產,增強全民的文物保護意識,以此推動文物古建的保護工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和教育、科技、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文物保護工作社會氛圍。
4.加大投入,切實提高文物保護水平
文物保護與傳承是項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要加大投入,各地應根據(jù)自身情況,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本地區(qū)文物資源的保護與傳承中來。文物部門要對本市文物項目進行摸底,制定階段性文物維修和保護計劃,并將每年需要維修的文物單位搶救項目列入年度目標,報請財政部門列入年度預算。認真組織實施,確保每年維修一批瀕臨危險的文保單位。
5.嚴格監(jiān)管,建立嚴格有序的監(jiān)管機制
監(jiān)管是文物保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嚴格加強監(jiān)管,才能有效保障文物安全。各級政府要建立目標任務考核機制,就要把文物保護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科學的責任管理目標。要建立文物安全巡查制度,將文物保護單位、文物收藏單位列入當?shù)刂伟簿C合治理安全防范體系。文物、公安、消防等有關部門要認真搞好文物點的監(jiān)督檢查,切實保障文物安全。同時,要建立文物保護的監(jiān)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制度,不斷加強文物的日常管理,監(jiān)測文物的保護狀況。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重點強調的觀點。的確,文物古建凝結著民族的情感,它不僅是老祖宗的寶貴文化遺產,也是城市的歷史見證,是中華民族的根脈,是一部教育和警示后人的教科書。保護好、傳承好這些刻有深刻文化印記的文物古建既是責任,也是使命,更是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偉大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