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塔-中國古塔博物館的精髓
山西有許多古塔,歷史悠久。有1000多座古塔,被稱為中國古塔博物館。塔的結(jié)構(gòu)、性質(zhì)和材料類型各不相同。山西古塔是中國最古老的木結(jié)構(gòu)塔,如中國最古老的木結(jié)構(gòu)塔應縣木塔、中國最古老的文峰塔汾陽文峰塔、中國最古老的五座佛光寺解放禪師塔。它在中國藝術(shù)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
佛寺釋迦迦塔(應縣木塔)
釋迦牟尼塔,全稱佛寺釋迦牟尼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西北佛寺,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兩年,金明昌六年增修。釋迦牟尼塔高67.31米,底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jié)構(gòu),無釘無鉚。塔內(nèi)供奉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釋迦牟尼塔于1961年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是現(xiàn)存最高的木結(jié)構(gòu)閣樓。它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斗拱博物館。2016年,釋迦牟尼塔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釋迦牟尼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具有民族特色的重型建筑形式,充分利用傳統(tǒng)建筑技術(shù),廣泛采用斗拱結(jié)構(gòu)。整個塔共有54種斗拱,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些人將梁、車間和柱形成一個整體,每層形成一個八角形的空心結(jié)構(gòu)層。
整個塔的整體結(jié)構(gòu)都是木制的,沒有釘子。整個塔共有54個斗拱,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些人將梁、車間和柱形成一個整體,每層形成一個八邊形的空心結(jié)構(gòu)層。
飛虹塔廣勝寺
飛虹塔位于山西省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建于漢代,前身為阿育王塔。它是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現(xiàn)塔建于明武宗正德11年(1516年),嘉靖6年(1527年),歷時12年。
虹塔的建筑形式是閣樓式密宗塔,綜合采用多種建筑技術(shù),如塔體主磚,是拱橋組合的無梁大廳,塔屋檐下的重疊拱,是中國傳統(tǒng)寺廟、亭等木結(jié)構(gòu)建筑的特點,層層蓮花屋檐是石材風格。
塔的形式是平面八角形十三層樓閣,高47.31米,自下而上逐層收縮。塔檐幾乎可以連接成一條直線,形狀像錐體。因為它的塔像雨后的彩虹一樣五彩繽紛,所以被稱為飛虹塔。飛虹塔是中國五座佛陀舍利塔和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座最大、最完整的玻璃塔。
底層周圍有一條走廊,南入口突出一個雙層龜須座,十字山頂,建筑精致,比例和諧,就像一個小亭子。塔制動器是寶瓶銅鑄造,項輪是鐵鑄造,流蘇是綠色玻璃。塔體均為磚,外觀裝飾為紅色、橙色、黃色、綠色、綠色、藍色、紫色彩釉燒制裝飾。
圓覺寺塔
明朝成化時期(公元1465-1487年)重新修復。800多年來,它一直屹立在恒山北麓渾源縣的圓覺寺。全稱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俗稱小寺塔,位于縣城北角,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
塔高九層,密檐拱,全磚,八角形,全仿木結(jié)構(gòu)建筑。整個圓覺寺塔分為三個部分:底座、塔體和塔頂。塔座高約4米,也遵循木結(jié)構(gòu)建筑。塔座上下有兩個大廳門束腰,座位周圍雕刻著磚雕浮雕,共有三組浮雕,其中有40個舞者肖像。
覺山寺塔
覺山寺位于靈丘縣東南15公里的覺山山腰。覺山又稱懸鐘山和普照寺。寺周山環(huán)繞,寺內(nèi)古柏森森,景色宜人。寺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
寺內(nèi)建筑分為三個軸線,每個軸線從前到后都有三層庭院。山門、鐘鼓樓、前殿、中殿、東殿在中軸線上。東、西、中三軸并立,四周圍墻整齊。寺塔經(jīng)遼代大安六年(1090)重建后,雖然經(jīng)元、明兩代多次地震,至今仍屹立不倒。塔高13層,平面八角形,實心磚密檐。塔內(nèi)有八角塔寶,中心有八角塔心柱。底層可攀登,內(nèi)有木雕臥佛一尊,四壁有壁畫。塔周圍有磚雕歌舞伎,是遼代磚雕藝術(shù)的瑰寶。
普救寺 鶯鶯塔
鶯鶯塔位于山西省永濟市普救寺。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的四大回聲建筑之一。普救寺建于唐武則天時期,原名永清院,是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在《崔鶯鶯月西廂記》中講述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發(fā)生在普救寺。
鶯鶯塔之所以被稱為世界奇塔,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聲學效應——蛙鳴,在方志中被稱為普救蟾,被列為永濟八景之一。
永祚寺 雙塔
永佐寺雙塔是山西省會太原現(xiàn)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始建于1599年(明萬歷二十七年),原名永明寺,1608年(萬歷三十六年),五臺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繼承,易名永佐寺。
雙塔高度為54米,南北對峙,均采用磚仿木結(jié)構(gòu),與大雄寶殿結(jié)構(gòu)一致。塔是閣樓梭形。隨著塔體的上升,每層的高度逐漸降低。斗拱由五踩重翹變?yōu)槿葐温N,符合人們仰望低高的視覺。
塔院寺 大白塔
大白塔的全名是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位于塔寺內(nèi)。塔基為方形,環(huán)83.3米,高75.3米。寶塔是白色的,塔的形狀像藻瓶,從底到頂,精致,方圓搭配,造型優(yōu)美。在圓盤的邊緣,還有36個玫瑰銅屋檐,每個長2米多,寬近1米。每個屋檐下端有三個風鈴,包括252個塔腰風鈴。
文殊發(fā)塔
文殊發(fā)塔,又稱小白塔,位于方丈院東側(cè),與方丈院僅隔一堵墻,喇嘛式磚塔,高十米。據(jù)說塔里有文殊菩薩圣時留下的金發(fā),故名。文殊發(fā)塔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寺僧圓廣重建。
塔基平面八邊形,高20厘米,每側(cè)寬1.85米。周圍雕刻著蓮花瓣。塔座為二層腰須彌座,塔身為碗狀,上層腰須彌座為一層。塔剎由十三層相輪、華蓋和銅珠組成。
汾陽建昌文峰塔
汾陽文峰塔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山西省汾陽市以東2公里的建昌村,共13層,精度84.93米。
汾陽文峰塔全塔為磚結(jié)構(gòu),自下而上分為塔基、臺明、塔座、塔體、塔剎五部分,共13層,維修后精度為84.93米,外形為平面八角形,占地面積217.8平方米。從一樓的塔門可以進入塔內(nèi),塔內(nèi)有空井,上下貫通。從底層的塔房仰望,可以看到頂層的天井,天井上有木制的格子井蓋。塔的梯子位于塔室與塔外壁之間,逆時針向上轉(zhuǎn)動。
白塔,太谷無邊寺
無邊寺,又名白塔寺,位于山西省太谷縣,因寺內(nèi)有白塔而得名。這座寺廟成立于西晉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北宋治平年間重建,題為普慈寺。北宋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又續(xù)修,建了一座白塔,開始被稱為白塔寺。
寺廟座位北向南,平面長方形,面積3500平方米。寺廟前后進入庭院,規(guī)模完整,布局嚴謹,明顯疏朗。在中軸線上,山門與舞臺相連,上面是舞臺,下面是磚券巷道山門。通過狹窄的門洞。
三晉地上的每個地方都有各種古塔的分布。本文列出的山西古塔只是冰山一角。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風雨,這些古塔屹立不倒,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祖先的卓越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