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嵩岳寺1500年前的磚塔
塔是古印度佛教用來保存和埋葬佛陀釋迦牟尼的舍利和僧侶道德遺產(chǎn)的建筑。東漢以后,隨著佛教進入中國,塔的建筑形式也進入中國。然而,它的名字當時并不叫塔,塔的建筑形式也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
塔的梵文為Stupa,原意是墳墓。當它傳到中國時,印度的塔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時期。除了埋葬舍利的墳墓外,還有在靈廟石窟建造或雕刻的塔。?
嵩岳寺塔立面、剖面圖
由于塔是中國早期沒有的建筑,甲骨文、鐘鼎文、篆隸楷書等古代文獻中沒有這個詞。翻譯成中文時,每個家庭的翻譯都不一樣,包括音譯、故意翻譯和形狀翻譯。有20多種,如沙波堵塞、私密婆婆、浮圖、圓冢、方墳、靈廟等。
直到后來,翻譯佛經(jīng)的人根據(jù)這座建筑的形狀,結(jié)合音譯和漢字,創(chuàng)造了塔一詞,這是這座建筑引入數(shù)百年后的事情。塔使用梵語佛字布達(Budha)的音韻,較舊譯浮圖更為接近,加上土作偏旁,以表示土冢之意,這就十分切合窣堵波的實際用途了。
塔進入中國時,形狀仍然是印度建在桌子上的半圓形墳墓,但這座建筑的神圣和獨特性很快被中國熟練工匠結(jié)合當?shù)馗鞣N建筑類型創(chuàng)新和重建,閃耀,使用也跳出佛教世界,成為中國古代建筑類型中的一朵奇葩。
嵩岳寺塔與太室山
在長期的實踐中,中國歷代工匠在原有的建筑、丘陵、剎車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中國式的亭塔,然后創(chuàng)造了密檐塔、亭塔、喇嘛塔、金剛寶座塔、花塔、雕像塔、寶箱印刷塔、塔、碑塔、九塔、高塔、球塔、鐘塔、闕塔、筒塔等幾十種類型。
塔還從簡單的墓塔和佛塔擴展到其他社會領(lǐng)域的建筑,用于裝飾河流和山脈,美化風景;守護邊境,看敵人;俯瞰,雄心壯志等等。
塔的建設(shè)始于東漢佛教傳入中國后,發(fā)展迅速。南北朝時期,城市有寺廟,寺廟有塔,比如當時北魏國都洛陽城的永寧寺塔。然而,這些早期建造的塔并沒有得到保存。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磚石塔是松岳寺塔。
磚雕塔剎
嵩岳寺塔位于鄭州登封太室山南麓,建于北魏永平年間(公元508-511年)。為了紀念佛陀釋迦牟尼,建造了15層密檐圓柱形磚塔。
嵩陽寺塔平面為十二邊形,內(nèi)有空筒八角形塔心室。塔高37.045米,底徑10.6米,內(nèi)徑5米以上。整座塔是用青磚和黃泥砌成的,外面用白灰皮裝飾。由基臺、塔體、15層澀檐和寶剎組成。密檐自下而上逐層收縮,形成柔軟的拋物線,端莊美觀。
疊澀密檐
塔基為十二邊形,高0.85米,寬1.6米。在臺基的南面建一個月臺,鋪上一塊磚,在月臺的南面建一條走廊。在臺基的北面,有一條通往塔后大廳的走廊。塔的下部有一個堆疊的腰屋檐,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面是一個普通的墻,兩邊長2.81米,四個前門,腰屋檐上部門額頭雙優(yōu)惠券,其表面為尖拱,優(yōu)惠券角裝飾外旋轉(zhuǎn)線,拱尖嵌入石銘一側(cè)。
在十二個角落有一根倚柱,柱頭飾有火焰寶珠和蓮花,柱底覆盆,開門四面外,其余八面各造一個佛龕。在基座的門下,有16只獅子,正、側(cè)、蹲、立,形象各異。塔身15層,密密麻麻的屋檐之間有492個拱門和破碎的格子窗。除了11門,其余都是雕刻的假門盲窗。
塔腰倚柱
塔剎自上而下由念珠、相輪、仰蓮、須彌座、覆蓮、基座等組成。它們都是用青磚平鋪而成,外面涂著白灰層。
松岳寺塔作為中國佛教鼎盛時期的北魏遺產(chǎn),在佛塔類型上具有極大的開創(chuàng)性。塔上部拋物線輪廓,下部塔門采用火焰券門洞和獅子裝飾,是中國建筑藝術(shù)與西部建筑交流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塔體局部
塔的整體剛性非常漂亮,細節(jié)制作精致簡單,達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但也表現(xiàn)出了高超的塔技術(shù),成為高層氣缸結(jié)構(gòu)的先驅(qū)。
著名建筑學家劉敦真在《河南省古建筑調(diào)查筆記》中說:后來的唐代方塔,如小雁塔、香積寺塔等,都是從這里誕生的……塔內(nèi)無塔心柱,充分證明了唐磚塔的平面,早已肇源北魏……從第二層以上,內(nèi)室平面為八角形,足證八角形建筑,不始于唐,這在建筑史上極為重要。
塔內(nèi)八角井
松岳寺塔是佛塔中密檐塔的重要例子。從整體造型到細節(jié)雕刻都有明確的宗教文化意義,是佛教文化傳播和演變在建筑中的重要體現(xiàn)。
嵩岳寺塔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魏塔與唐槐